1、生态环境:
①项目的基础开挖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②开挖的土石方、弃渣及时回填,尽量减少回填土石在场内的堆放面积和数量;
③废弃土石和回填土临时堆放场地垫面采用硬化处理;
④对临时堆放场采取临时挡护和覆盖措施,临时堆场高度不得高于围墙高度;
⑤在临时堆放场地周围设置临时排水沟,将雨水引导沉淀池经沉淀后再排放。
⑥施工期间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保护植被,能够移植的植被尽量进行移植。在主体工程完工过后,除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防护外,还应该按照规划采取整体绿化以恢复部分植被等迹地恢复措施,并且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临时占用场地进行痕地恢复,做好水土保持各项工作,严禁废水、废渣进入周边河体。尽量保护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临时用地范围内的树木尽量不砍或者少砍。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不准砍伐征地以外的林木,尽量减少对作业区周围草地、灌木丛的损坏。
⑦剥离的表土全部回用于区域绿化用土。复垦前首先要平整临时用地的表面,修整边坡,满足边坡稳定性的要求,开好排水沟,防止冲刷。在临时用地上覆盖有肥力的土壤,可以用沿线农田的表土做种植土。
坡面植草时间的选择:即使在边坡填方稳定条件下,但在当地降水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受侵蚀后往往变得不稳定,因而建议工程中路基边坡植草要及时进行,在雨季前一个月植草效果最好。
⑧在运送弃土或建筑垃圾时尽量做到车辆全覆盖,减少扬尘和防止弃土或建筑垃圾洒落在道路上;并在车辆出入施工区域时进行轮胎清洗后再离场。
⑨道路施工期料场、拌合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占用时间较长,为了保护耕地,应采取如下措施:施工期料场、拦和场等临时用地尽量选择在道路征地范围内,不占用其他耕地;施工营地尽量租用现有房屋和场地;使用荒地或其他闲散地时,施工结束应及时清理、整治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在可能的情况下造田还耕。
为防止侵蚀而采用的坡面植草措施是边坡绿化工程的一部分。坡面植草是一次性营造人工植物群落的工程措施,以使坡面迅速覆盖上植物,所选择的草种应具有下列特点:发芽早,生长快,能尽量覆盖坡面;根部连土性强,能防止表土侵蚀和流动;多年生,且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废水:
① 临时排水沟+沉沙池。本环评要求针对施工排水问题,要求场地地面排水采用临时排水沟+沉沙的施工导流方式,项目在基坑开挖边坡下缘共设置环形土质临时排水沟,每隔100m左右设置1座临时沉砂池,该排水沟仅适用于基础建设期间,场地内地面积水由抽水设备提升至地面进入道路广场区的临时排水管网,最终外排。项目的混凝土养护废水、基坑开挖水都必须抽排入排水沟,经沉砂池后,回用于场地降尘洒水或经排水沟进入市政管网。
② 临时排水沟+隔油池+沉沙池。临时排水沟+隔油池+沉沙池主要用于机械和车辆冲洗废水的隔油处理。建议施工区域进出口设置多个临时排水沟+小型隔油池+沉沙池系统,用以机械设备的冲洗,单个隔油池或沉砂池的容积取1m3进行设计。
③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产生的泥浆或其他施工废水进行三级沉淀后予以排放,应理顺排放通道,禁止直接将工地泥浆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或者河道。工程区域内的清洗水、雨水地表径流等也应排入排水明沟,统一收集处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设置沉淀池和排水沟(管)网,确保排水畅通。
= 4 \* GB3 ④生活污水通过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预处理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中三级标准后用罐车运到临港污水处理厂处理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最终排入长江。
3、废气
①施工方应做好扬尘防护工作,工地不准裸露野蛮施工,在风速大于3m/s时应停止挖、填土方作业。施工现场用地的周边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围挡,四周连续设置,采用密目安全网,以减少结构和装修过程中的粉尘飞扬现象,降低粉尘向大气中的排放;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脚手板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
气象预报风速达到5级以上时,停止房屋爆破或者拆除房屋作业。拆除房屋或者进行房屋爆破时,对被拆除或者被爆破的房屋进行洒水或者喷淋(人工拆除房屋时,实行洒水或者喷淋措施可能导致房屋结构疏松而危及施工人员安全的除外);
②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定期对地面洒水,并对撒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避免产生扬尘对周边住户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③施工场地对施工车辆必须实施限速行驶,同时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尽量采用硬化路面并进行洒水抑尘;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对运输车辆现场设置洗车场,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自卸车、垃圾运输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
④施工过程中,楼上施工产生的建筑渣土不得在楼上向下倾倒,必须运送地面;
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对48小时内不能完成清运的建筑垃圾,应采取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遇天气久旱,对堆放的黄沙,开挖的土方,工地地面等易产生扬尘的部位应经常进行洒水。在现场施工处置工程渣土时进行洒水或者喷淋。
⑤加强施工现场及其周边环境卫生管理,禁止在风天进行渣土堆放作业,建材堆放地点要相对集中,临时废弃土石堆场及时清运,并对堆场以毡布覆盖,裸露地面进行硬化和绿化,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时间;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强围栏,表面用毡布覆盖,并及时将多余弃土外运;施工道路及作业场地应坚实平整,保证无浮土、无积水。工地现场出入口地面必须硬化处理,每天都要进行清扫和洒水压尘;严禁在车行道上堆放建筑垃圾;
⑥施工场地现场必须设置排水网络,并设沉淀池,产生的废水及雨水经沉淀池沉淀达标后方可排入城市排水系统,排水设施应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沉淀淤泥及时清运。运输车辆进入工地应低速或限速行驶,以减少产尘量;工地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轮的设备,确保出入工地车轮不带泥;运送建筑垃圾的车辆应全封闭,防止遗撒;
⑦建筑材料、构件、料具应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划定的区域堆放,堆放要整齐,要挂定型化的标牌;建筑垃圾和弃土石方临时堆场表面采取覆盖等防扬尘措施。建筑垃圾和多余土方应及时清运出场;
⑧运输弃土车辆必须用密闭专用车辆,防止遗洒飞扬,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抛洒现象;混凝土罐车出场前应清洗下料斗;在场地进出口设置车辆清洗设施,防止车辆将泥沙带出场外。施工道路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清扫专职人员,并保持运输道路的清洁、运行状态良好。在无雨干燥天气、运输高峰时段,应对运输道路适时洒水降尘。
施工结束后,应尽早对场区内的裸露地面进行绿化、硬化工作,减少扬尘的产生量和预防水土流失。可选取栽种易存活、好管理的本地品种,尽可能增大场区内、外的绿化面积,做到草、灌、木相结合。
⑨沥青烟气由于本身危害较大,因此除了要做到沥青在专业企业熬制,成品运至施工现场铺设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a、使用油布覆盖沥青,避免成品运输过程中发生散逸和泄漏。b、施工布置中尽量集中铺设,减小沥青废气影响范围。c、尽可能缩短作业时间,减小沥青废气影响时间。
4、噪声
①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避免在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6:00)施工,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避免在同一时间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行动力机械设备的数量,尽可能使动力机械设备比较均匀地使用。
②距离衰减是控制噪声的最方便、简单的方式,对本项目的施工进行合理布局。
③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对高噪声源施工设备采用一定的围护结构对其进行隔声处理,并严格控制高噪声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对交通车辆造成的噪声影响要加强管理,运输车辆尽量采用较低声级的喇叭,并在环境敏感点禁止车辆鸣笛。
④降低人为噪声:按照规定操作机械设备,在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应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声。
⑤对长期工作在强噪声工作岗位的施工人员,上岗时须配戴耳塞等防护工具,并实行定时轮换制度。
⑥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施工企业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文明施工,避免因施工噪声产生纠纷。
⑦加强施工期高噪声机具的管理,同时加强与周围群众的沟通,取得群众对本项目的支持。
⑧在河苑小区旁设置禁鸣减速标志,减小施工阶段施工车辆对小区的影响。
5、固废
= 1 \* GB3 ①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②建筑及施工垃圾收集后统一运往指定地点处理。
|